集团动态
行业资讯
视频中心

中国人的文化自信,应该从这里找!

日期:2021-10-07 发布人: 浏览数:3024

2021年上半年,央视和河南卫视,可谓是掌握了流量密码,作品频繁出圈占尽了风头。


年初,央视推出了一档宝藏综艺——《典籍里的中国》。刚开播就拿到豆瓣9.0的高分,观众越看越上瘾:“这才是穿越的正确打开方式!不愧是央视出品!”


节目里,撒贝宁以“当代读书人”的身份踏入历史长河寻访先贤,和演员们共同演绎一个个催泪的典籍故事。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2322.png


河南卫视更是从春晚的《唐宫夜宴》、元宵的《芙蓉池》,到清明的《纸扇书生》、中秋的《奇妙游》,上了一次又一次热搜,赚足了流量与口碑,也让每一个人深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。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2407.png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2427.png


央视和河南卫视节目的出圈说明传统文化正逐步回归大众视野,各大卫视及网络上各类国风节目层出不穷,市场上也迎来了一股“国潮热”。


“国潮”澎湃的背后,归根结底是全方位的民族自信、文化自信。


这些节目,都是从传统文化“寻宝”的成功案例。悠久的中华历史,灿烂的中华文化,是文艺创新取之不竭的灵感源泉,它赋予“国潮”强大且持久的生命力,使其持续在不同圈子内生根发芽,成为新时代的传统文化。


640.webp.jpg


说到传统文化,大家都能想到的一个词就是——源远流长。


五千多年文明江河奔流到如今,涌现出老子、孔子、庄子、孟子、屈原、李白、苏轼、曹雪芹等灿若星辰的伟大人物,诞生了诗经、楚辞、汉赋、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等浩如烟海的文学经典,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传提供了精神滋养。


640.webp (1).jpg


回想百年前,如此优秀的中华文化却被我们踩在脚底,形成崇洋媚外的风气。


1860年,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,成了中国人永远的屈辱。


在那一年,开启了洋务运动,在洋务运动的众多环节中,有一个重要举措,便是在北京设同文馆,请外籍老师讲授西方知识。


640.webp (2).jpg


道光帝之子奕䜣建议从那些有功名之士中选拔人才,进入同文馆进行学习,而这项举措,却遭到了晚清理学家倭仁的反对。


于是,双方就展开了著名的同文馆之辩。


640.webp (3).jpg


在倭仁看来,照这样发展下去,一段时间以后,就会把中国人都驱赶到洋人那边,在精神层面,也对洋人亦步亦趋。


这场辩论之后的100多年里,倭仁的预言变成了现实——任何人一谈起中国传统文化,就被认作是落后的根源,是对人性的束缚,应当彻底抛弃。


1947年,民国时期的学者胡适更是说出了一句流传至今的话——“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”。胡适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持全面否定的态度,将中国当时的落后归罪于中国的传统文化,主张全面的学习美国文化。


640.webp (4).jpg


时间转眼来到2017年。在美国马里兰大学的毕业典礼上,中国留学生杨舒平在演讲中,输出了大段拜美言论。


其中最出圈的的就是那句:“美国的空气太新鲜、太甜美。”谄媚一番之后,还不忘贬低中国“空气质量差”,只要出门,就必须戴口罩,不然就会生病。字里行间,都透露着对自己国家的鄙夷。


640.webp (5).jpg


为什么从古至今都有人坚持认为“外国的月亮更圆”?


说到底,还是文化不自信。认为只有全盘西化,思想才能进步,国家才有出路。


但,结果如何呢?著名改革派变法之士康有为在维新运动失败后,前往欧美进行考察。


回国之后的康有为得出结论:能够拯救中国的,只有那些中国最传统的文化,而不是西方的那套东西。


泱泱华夏五千年,所积累的优秀文化,从来不该摒弃身后。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3313.png



640.webp (6).jpg

国民之魂,文以化之;国家之神,文以铸之。


越来越多的优秀国人对中华文化自信起来,把传统文化带向世界,把中国面貌带向全球。


在法国街头表演《十面埋伏》的女生,古筝与现代乐器结合之下,曲调愈发饱满悠扬而不失韵味,引得路人纷纷围观……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3702.png

国外在很多电影海报的宣传上也开始运用了中国风元素。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3744.png



曾经的“以洋为尊”、“唯洋是从”的理念逐渐失效,中国文化正以全新的姿态走进世界的视野,在完美自洽的同时,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。




习主席不止一次在大会上说:“文化是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的灵魂。历史和现实都表明,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,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,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。文化自信,是更基础、更广泛、更深厚的自信,是更基本、更深沉、更持久的力量。”


正因为我们重树文化自信,五千年传统文化才能展现出强大的生机与魅力,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之中不断变化发展,逐渐融合成我们今天所谓的“东方文化”。


微信截图_20211007093834.png

在未来,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将接过接力棒,去用自己的方式,传递中国文化的魅力。


活在新时代的我们,更应该做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人,承担起弘扬中国文化的重任。


这一条延续百年的“找回自信”之路,需要每一个中国人去传承。


未来,华旭文化产业集团当与历史携手前行,助力文化复兴!

  • 分享到:
下一篇 上一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