育儿之道|为什么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
日期:2019-12-12 发布人: 浏览数:5092
为什么要因材施教?
俗语说,养儿一百岁,长忧九十九。如果你是一名拥有两个孩子或以上的家长,你可能会常常觉得两兄弟或两姊妹的脾性完全是南辕北辙的,稍微有一件事情处理不好,就把自己搞得心力交瘁,束手无策!这就需要家长学会因材施教了,因为每个小孩都是独一无二,所以需要按他们的性格特质来教育,针对不同孩子的不同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。
那么,到底什么才是“因材施教”呢?
陶行知先生说: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,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,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、浇水和培养教育,这叫“因材施教”;《现代汉语词典》又讲:因材施教是针对学习的人的能力、性格、志趣等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.......好像都很有道理,但似乎都没有说得非常清楚,哪怕是直到现在,也没有谁把它讲透彻讲明白了!既如此,我们不妨回过头来,看看因材施教到底从何而来?
据记载,中国最早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的应该是中国的孔子。在《论语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:
子路问∶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∶“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!”冉有问∶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∶“闻斯行之!”公西华曰∶“由也问‘闻斯行诸’”?,子曰∶“有父兄在”;求也问,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∶“闻斯行之”。赤也感 敢问?子曰∶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”。
这段话如果改用现代文学性的语言来描述一下,就是这样的:
有一次,孔子讲完课,回到自己的书房,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。这时,子路匆匆走进来,大声向老师讨教:“先生,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,可以立刻去做么?”孔子看了子路一眼,慢条斯理地说:“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,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?”子路刚出去,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,恭敬地问:“先生,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?”孔子马上回答:“对,应该立刻实行。”冉有走后,公西华奇怪地问:“先生,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?”孔子笑了笑说:“冉有性格谦逊,办事犹豫不决,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。但子路逞强好胜,办事不周全,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,三思而行。”
为什么同一个问题,孔子却给了两个完全不同的答案呢?
这就关系到因材施教中的“材”了。人可以分为三才:帅才、将才、慧才。
帅才:战斗力强,对团队负责,在乎兄弟情,但是喜欢逞能邀功,冲动易燥,虚荣心强,爱炫耀,最在乎美丑。这样的人教育不当,容易狂躁,要多夸赞,多肯定,给他设计目标,增强他的激情和动力;
将才:凝聚力强,善于社交,笼络人心,对别人负责,在乎爱情,但喜欢邀宠,做事摇摆不定,猜疑心重,最在乎真假。这样的人教育不当,容易精神分裂,要多关心,多相信,给他树立榜样,做正确的方向指引;
慧才:指引力强,喜欢把什么都憋在心里,智慧满满,却不善表达,技能满满,却不轻易显露,只对自己负责,在乎亲情,但胆小怕事,遇事喜欢闪躲,最在乎善恶。这样的人教育不当,容易抑郁,要多肯定,多赏识,多鼓励,给他自信。
很明显,子路是一个典型的将才,遇事比较轻率,所以孔子要叮嘱他慎重;冉有则是慧才,遇事总是畏畏缩缩,所以孔子要鼓励他勇敢!
生活中,每一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天赋,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发挥。找到自身生命能量的那个初始说明书,了解孩子,读懂孩子,才能懂得如何让孩子绽放自己的光芒!